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战国早期(公元前475年--公元前376年) 北京延庆出土 高20厘米 腹径15.7厘米 鹈鹕是一种捕鱼的鸟,俗称鱼鹰。此敦的纹饰描绘了鹈鹕张口捕鱼的精彩瞬间,纹饰新颖、极富动感,是战国时期燕国青铜器的一件代表作。这种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纹饰出现于战国时期,给已传承了一千多年的青铜器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战国早期(公元前475年--公元前376年) 北京顺义龙湾出土 高13.5厘米 径10.4厘米 青铜簋从春秋时期便迅速退出历史舞台,至战国时期已颇为罕见。这种铜簋也是燕国特有的造型。
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中期-公元前10世纪中期)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2厘米 径10.3厘米 此盉盖内及腹外壁鋬间均铸有铭文"亚□父乙"。
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中期-公元前10世纪中期)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通高18.8厘米 鋬内、腹壁上铸有铭文"母已",意即此爵是为祭祀母亲"己"所铸。
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中期--公元前10世纪中期) 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 高30厘米
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中期-公元前10世纪中期)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34厘米 此卣盖内及器内底铸有相同的铭文"王于成周,王赐圉贝,用作宝彝",铭文与圉甗相同。
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中期-公元前10世纪中期)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58厘米 径15.1×12.5厘米 此罍器盖模仿房屋屋顶,器形庄重,纹饰精致,是铜罍中的精品。器口内壁铸有铭文"子"。
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中期-公元前10世纪中期)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8.5厘米 径22.4厘米 此尊纹饰极尽繁缛,工艺精湛,是铜尊中的精品。器内底铸有铭文"作宝彝"。
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中期-公元前10世纪中期)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此簋双耳作鸟形,以4个外卷长鼻象首为足,盖与器身装饰4组象纹,造型与纹饰相得益彰,华美而不失庄重,是燕国青铜精品中的一件代表作。盖内与腹内底铸相同铭文:"伯作乙公 簋"。
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中期-公元前10世纪中期)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2.1厘米 径18.9厘米 器内底铸有铭文"□作文祖宝彝"。
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中期-公元前10世纪中期)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8.5径20.3厘米 此簋以象首、象鼻构成双耳,三虎足,造型甚为罕见。器盖与腹部均装饰绚美华丽的带冠凤鸟纹。器盖内壁与器底铸有铭文:"侯赏攸贝三朋,攸用作父戊宝 彝,啟作綨",记述了贵族"攸"受燕侯赏赐三朋(30枚)贝币,铸簋为念。
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中期-公元前10世纪中期)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6.5厘米 径13.4厘米 器身与方形底座饰有精美的兽面纹、夔纹。器盖内壁有铭文"王 于成周,王赐圉贝,用作宝 彝",器底铭文曰"伯鱼作宝 彝"。铭文记载了贵族"圉"在周王的典礼上获赐贝币,铸簋为念。
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中期-公元前10世纪中期)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41.5厘米 径25.7厘米 腹内壁铸有铭文"王于成周,王赐圉贝,用作宝彝"。意思是周王在成周(今洛阳)举行""礼(祈福、祈丰收的宗教仪式),赐贵族"圉"贝币,圉铸甗为念。
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中期-公元前10世纪中期)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36.8厘米 径29.9厘米 此鼎以细腻的云雷纹为地纹,衬托出主纹饰兽面纹与凤鸟纹的瑰丽与神秘。这种以细密的云雷纹做地纹、高浮雕动物为主纹饰的做法,是中原地区青铜器纹饰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方法。此鼎腹、耳及足底的编织物残痕,是墓葬中铺垫于随葬品下面的茵席留下的痕迹。
西周早期(公元前11世纪中期-公元前10世纪中期)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6厘米 径20.5厘米 分裆鼎的三足膨大呈袋状,以增大受热面积、提高炊煮效率。此鼎巧妙地利用三个袋状足作为三个兽面的面部。腹内壁铸有铭文"□□父丙"。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